臺灣史上最美橋梁:明治橋

2022-02-25 12:08 報時光

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日期:1959/9/14.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日期:1959/9/14.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臺北市主要腹地由河流環繞,對外交通大多仰賴梁串連,許多橋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卻也總在都市發展需求下被迫「改朝換代」,使得舊時風貌再不復見。

作為日本時代銜接「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的明治橋,修建於1901年,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27年即因坐落於劍潭山與基隆河畔的優美景色入選臺灣八景,為第一代明治橋。

第二代明治橋則落成於193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欄杆由花崗岩砌成,橋頭及橋尾的兩側各有一座燈柱,整體造型溫潤典雅,是當時工藝美學的一大成就,因與週遭的山青水秀相得益彰,被許多人認為是臺灣史上最美的橋梁。

戰後明治橋改稱中山橋,隨著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內湖的交通運量不斷增加,在歷經多次整建後已逐漸失去初始風貌,而拆除重建與文資保護的聲音也不斷拉扯,直到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水災,基隆河整治與中山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終以「影響水利」為由,宣布拆除橋梁,並允諾將易地重建。

然而二十年過去了,拆除後的明治橋被分割成435塊,堆放於再春游泳池舊址,如何協助它重現風貌,至今仍無定論。

中華民國慶祝四十三年第九屆植樹節紀念,十二日於圓山植樹,圖為嘉賓植樹情形。 日期:1954/3/12.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中華民國慶祝四十三年第九屆植樹節紀念,十二日於圓山植樹,圖為嘉賓植樹情形。 日期:1954/3/12.攝影:陳維在.來源:聯合報

中山舊橋 古蹟與防洪之爭

公安為由除之後快 緬懷古蹟極力捍衛

如何兼顧 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1998-11-06 / 民生報 / 22版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台北人要不要拆除中山舊橋,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拿公共安全為由想要除之而後快,有人則緬懷古蹟的歷史價值極力捍衛。中山橋未來的命運未卜,但回憶這座橋梁的歷史與存廢之爭,卻也凸顯出台灣對歷史文化保存的無力感。

坐落於中山北路、橫跨圓山基隆河的中山橋,至今已有近66年歷史。這座橋最早建於民國3年,當時還是一座鐵吊橋,民國19年,改建為三孔的混凝土拱橋,並於民國22年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梁。

由於完工當時正值日據明治時期,因此該橋又稱為明治橋。橋的總長度有120公尺,寬17公尺,護欄以精磨的花崗岩砌築,配有復古式的青銅路燈,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橋梁,也是聯絡當年圓山台灣神宮的前站。到了民國57年,為了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橋面拓寬為23公尺,並畫設有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工程界盛讚中山橋的施工品質與典雅的造型,使它曾經擁有全台造型最優雅橋梁的美譽,後來北二高碧潭橋也採取類似的復古設計。

老台北人可能都不陌生,早年的中山橋下,基隆河是脫了衣就可以下水游泳的好地方,拱橋的造型搭配搖櫓而過的扁舟,勾勒出一幅優閒的人間意境。不過,隨著上游的開發腳步日漸加快,以及政府長期忽視河道的疏濬,基隆河開始砂淤穢塞,河岸兩旁的雜草取代了親水的空間,慢慢地,荒蕪的景象掩蓋了上述記憶,橋面的青銅路燈、精心設計的鳥居,也因為拓寬工程而消失殆盡。

中山橋因位處圓山的急彎,歷年來發生多起中山北路南向北行駛的車輛,因超速無法轉過橋頭彎道,導致越過車道中心線及對方的來車道,撞斷對面的護欄而墜河,因此一度有「奪命彎道」與「奈何橋」的惡名。

事實上,當年的中山橋也是一條「迎賓道」,每當外國元首來訪,車隊經由中山橋出入圓山飯店時,中山北路就會採取快車道淨空的管制措施,而國賓車隊就行駛在道路中央的雙黃線上,這也就是當年橋面沒有設置中央分隔島的原因。後來因為飛車墜河事件層出不窮,經由媒體輿論深入檢討原因之後,才由台北市政府增設了相關安全設施。

民國76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汐止地區與台北市東區嚴重淹水,此時的中山橋上、下游水位差僅有1.6公尺,雖然沒有斷橋及洪水溢堤,但在水理上及工程風險上,中山橋已被認定為一座相當危險的橋梁。因此,考量二百年的洪水頻率,拆除中山橋、另建新橋的呼聲響起,新建的中山二橋在民國83年7月完工通車,至於舊橋的拆除原本也要同步展開,但適逢市長選舉而遭延宕,加上藝文界為中山橋請命的舉動,也為其存廢投下變數。

陳水扁打敗黃大洲獲選市長,新市府便針對中山舊橋的拆除委託台大教授許銘熙等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拆橋可確保二百年洪水頻率的要求,但若採取相關替代方案,例如將中山橋到南湖大橋的堤防加高2.1公尺、在圓山設分洪道及活動擋水牆等水工配合措施,加上在南湖大橋設置攔汙設施,可有效紓解中山橋的疏洪瓶頸,但不必拆橋的代價卻高達數億元,比新建一座橋梁的造價還要高;最後陳水扁市長仍裁示保留中山橋,但上述替代方案所需經費,應審慎評估其經濟效益。

雖然市長以古蹟看待中山橋,但台北市民政局在完成古蹟評定之後,至今仍未公告,以致惹來經濟部水資源局多次要求拆除的爭執,公共安全與古蹟孰重,也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關鍵。

橋是可以跨河通行的道路,尤其是中山橋連繫了圓山文化觀光帶的建築,如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圓山飯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忠烈祠、故宮博物院等,如果拆了,等於截斷了這個觀光帶的步行系統,值得考慮,如何兼顧防洪與經濟效益,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最新文章

在北區欠缺大型百貨公司的有利條件下,天母一帶已經由純住宅區蛻變為新興的商圈。雖然...

天母廣場30多年前舊照 高級住宅區發展出獨特商圈

2024-05-19
三重市地標「天台廣場」大樓屹立四十年,見證地方走過風華歲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重人的電影院「天台影城」歷經淹水、火災仍屹立不搖

2024-05-16
閩獅漁十一名船員,昨由台中港警所人員安排到雙冬花園觀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

營業六年風光一時! 荒廢後宛如台版吳哥窟|雙冬花園

2024-05-15
立委張帝在台北「太陽城」西餐廳登台作秀,圖為喬可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1...

【報時光經典照片】獨撐台北秀場「太陽城西餐廳」

2024-05-15
去年8月竣工啟用的美國學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0/06/30  邱勝旺攝...

「台北美國學校」70年變遷 從龍江街到天母新校園

2024-05-14
一日將正式啟用的新台北車站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9/08/30  許振...

【報時光經典照片】台北交通史上的新里程碑!1989年台北車站啟用

2024-05-07
仁愛市場生意興隆,近500個攤鋪只有2個空攤,是全市經營最成功的傳統市場。圖/聯...

揭開基隆美食的寶藏庫!仁愛市場百年歷史,日治時期繁榮跨越至今

2024-05-07
圖為中影游泳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5/04/28 侯永全攝影)

台北深水泳池「中影游泳池」意外成美國跳水選手葬身之地

2024-05-06
台北市中華路西門鬧區整修中的新聲戲院大樓,因工人使用乙炔器切割鐵架鋼條時噴出火花...

西門町錢櫃前身「新聲戲院」曾三度祝融燒成廢墟

2024-05-03
台中市第一廣場內許多商家礙於法令規定未能取得合法營業執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

因東南亞移工進駐重新復活!台中東協廣場前身「第一廣場」的起落

2024-05-02
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與先總統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四日於中正紀念堂前瞻仰大道舉行...

中正紀念堂從威權到成為遊行抗議、藝文表演勝地

2024-04-26
基隆市中正公園主普壇雖經鑑定宜拆除重建,但市長李進勇認為它已成地標且有歷史價值,...

基隆人回憶地標!基隆中正公園遠眺基隆港,寫生、普渡都在這!

2024-04-25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振興宮,因邊坡崩坍傾倒,搖搖欲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

鏡頭沒有歪! 台灣版「比薩斜塔」太和振興宮傾斜45度成奇觀

2024-04-24
台中來來百貨外牆龜裂,經鑑定無安全顧慮,將於一周內修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

曾是五、六年級生愛逛的百貨公司 台中「來來百貨」最後一間店歇業

2024-04-19
中友百貨第二停車場,已經開始啟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10/27  林...

中友百貨1992年開幕成全台最大 帶動台中三民商圈!

2024-04-18
位於北市克難街一名為永安宮的小土地公廟,廿八日凌晨一時卅分,警方進行拆除工作時,...

「克難街」更名「國興路」 回顧台北街道今昔樣貌

2024-04-18
五十一層樓高的新光摩天大廈啟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12/23  黃國...

90年代台灣第一高樓!「新光摩天大樓」首辦登高賽還曾有觀景台

2024-04-17
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在台北市新生公園內捐建「台北迷宮花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00年斥資1億元打造!全台首座迷宮花園的誕生

2024-04-16
xxx廣告